插播一則新聞:
 eye.jpg
農委會特生中心與台灣師範大學合作研究發現,台灣畫眉(右)沒有白色眼圈,與中國畫眉(左)不同,且二者基因歧異,將台灣畫眉列為台灣第16種特有種鳥類
(中央社記者管中維)
 ==
2006-06-22╱中央社╱國內財經╱中央社記者管中維台北二十二日電
台灣畫眉正名 列台灣特有種鳥類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與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合作研究發現,台灣畫眉沒有白色眼圈,與原產於中國的畫眉不同,羽色也有差異,二者基因存有歧異,依分類學理論,台灣畫眉應為有別於畫眉的獨立種,列為台灣第16種特有鳥類。 特生中心已將這項研究發現發表於即將出刊的世界鳥類學術期刊「IBIS」。 特生中心表示,台灣畫眉在西元1859年被歐洲學者Robert Swinhoe發現時,原本被列為獨立鳥種,但後來的學者認為台灣畫眉與畫眉棲地環境、生活習性類似,均以低海拔樹林邊緣的灌叢為覓食、求偶、築巢、育雛範圍,而且均為一夫一妻制,鳴聲結構也相似,因此被劃歸為畫眉的一個亞種。 特生中心並表示,長久以來,畫眉傳統分類分為3個亞種,其中,指名亞種分布於中國華中、華南至中南半島北部,全身為棕褐色,白色眼圈與白色過眼線相連並向後延伸;海南亞種僅分布於海南島,羽色與指名亞種近似,但體型略小;台灣亞種的體色為灰褐色,沒有白色眼圈與過眼線,與前述二者有明顯差異。 特生中心與台師大進一步研究發現,台灣畫眉與畫眉之間的基因歧異度高達3.5%以上,分化時間可能已達150萬年。 特生中心指出,鳥類學家與賞鳥者認為應將台灣畫眉視為有別於畫眉的台灣特有種,這是台灣本土鳥類學家第一次對台灣鳥類特有地位進行確認,台灣畫眉正名後,將成為台灣第16種特有種鳥類,正式學名應為Garrulax taewanus。 不過,特生中心擔憂,台灣畫眉分布範圍海拔較低,遭人為開發破壞,野生族群銳減,最近還有外來畫眉因飼主照顧不善而逃逸,在野外與台灣畫眉雜交,造成基因滲漏,呼籲民眾不要任意引進外來種畫眉,也不要任意棄養,以維護台灣畫眉生存。
==
BJjanet.jpg
(台灣畫眉鳥)

 除了本身以前老本行是念「生物學」(biology)的原因以外,會注意這個新聞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台灣獨立」這個議題除了法理台獨、公投、制憲、國際承認等討論面向以外,今後又多了一個全新的面向:「生物演化╱物種分類╱基因」。

愛河公社」(I-Ho Commune)在此針對這則新聞發表以下聲明:
按照台灣畫眉的模式,倘若有一天發現台灣人的基因跟中國那邊的人有歧異,是不是就可以宣告台灣人(種)“獨立”於中國人(種)之外呢?希望各位鄉親、各位同志,未來可以朝這個方向努力! 基本上不管是台灣人、中國人、艾斯基摩人,人類在生物學物種分類上都是屬於Homo sapiens,所以基本上這種想法發生的機會是微乎其微,不過在生物演化上,新物種形成需要有「地理隔離」、「生殖隔離」的條件存在。「地理隔離」和時間是新物種產生的重要條件,物種受到高山、大海等各種天然屏障的阻隔,使其遷移受到許多的限制,物種交配機率大為降低,隨著百萬年逐漸適應當地環境而演化成獨一無二的新物種,每一地區也因此都有其獨特的生物。海洋性島嶼是最好的例子,雖然總物種數量不是最豐富,但特有種物種卻是最多的,因為茫茫大海這一片廣闊的屏障,能在長時期的隔離下,促進許多特有種的演化。

自從人類五百多年前開始各種航海探險旅程以來,以及今天交通工具的便利性和農產品全球化的經濟活動下,各地的物種在人類交通工具的協助下,克服了各種自然屏障,從南到北,西到東快速地流通著,雖然各陸塊看似分開,但實際上卻是連接在一起的。少數適應性較廣的外來種改變了區域物種的多樣性,同質性增加了,到處都見到相同的物種。因為外來種,大自然物種的分佈被擾亂了,更失去了原有的秩序。 所以,本社誠摯地呼籲政府:要限制人口入出境(形成地理隔離)、要多蓋核電廠(核輻射造成基因突變)、要出具血統證明才能結婚生育(避免物種雜交),這樣台灣人(種)才有可能早日獨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ragicome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