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若離枝
作詞:蔡振南 作曲:陳小霞  原唱:蘇芮

花若離枝隨蓮去 擱開已經無同時
葉若落土隨黃去 擱發已經無同位
恨你不知阮心意 為著新櫻等春天
不願青春空枉費 白白屈守變枯枝

紅花無香味  香花亦無紅豔時 
一肩擔雞雙頭啼
望你知影阮心意 願將魂魄交給你
世間冷暖情為貴 寒冬亦會變春天


==
12/10,拜一,這天要在JJ的課堂上報告,
因為他也是我“理論上”(還沒簽名,也還沒通過學科考等法定行政程序)的指導老師,
所以想在論文可能想要發展的主題,還有這堂課(梅洛龐蒂Maurice Merleau-Ponty,1908-1961)中間做結合,兩邊都可以有點推進。

瞎忙了一段時間,到報告前一天才找到感覺(連接點),
把《知覺現象學》(法文原書名:Phénoménologie de la Perception;英文:Phenomenology of Perception)中第一部分的第六章,
作為表達和言語的身體 〉拿來和台語詩─《土地的歌》(向陽)做對照。
(原本是想要談台語小說,不過剛好不久前,向陽到中山來參加一個語言與文化工作坊,聽他演講有被感動到)

在課堂口頭報告完後,
J同學做了一個回應加問題。
一開口他說道:我這篇報告看來是“一肩擔雞雙頭啼”!

靠!我有被嚇到,我知道這是歌詞─《花若離枝》,這首可以算是我最愛的幾首歌之一,
(應該說陳小霞作曲的歌幾乎都很喜歡)

「一肩擔雞雙頭啼」
這句話大概的原意是說,
(請想像畫面)
一根扁擔,擔在肩上,兩頭各擔著雞,分別在兩頭啼叫,
所以有點在形容手忙腳亂的意思。

在《花若離枝》的歌詞中,這是隱喻一個男人“劈腿”(這當然是現代用詞),
一肩要挑起兩個女人,所以難免會力不從心(ㄟ,請不要想歪)。
另外,「雞」的台語唸起來跟「家」的台語音很相近,
這也可能是暗喻這男人要挑起兩「家」(女人)的重擔。
(看吧,台語俗諺多麼的生動活跳,多麼有意思!)

J同學講這句,
是要說我有點手忙腳亂的樣子,
又用了梅洛龐蒂,又談台語詩,兩邊瞎忙,但是好像兩邊都顧不好(這段是我理解大意後,自行轉譯的)。

然後又接著說,歌詞裡寫:「花若離枝隨蓮去,擱開已經無同時」、
「葉若落土隨黃去,擱發已經無同位」
(註:「蓮」,凋謝的意思。「擱」,再的意思)
我用了西方哲學的思路來討論台灣詩,
西洋哲學,過了鹹水,就像花離枝,馬上就凋謝;就像葉子掉落土地,馬上就因為缺水而枯黃,
我要怎麼看待這樣的問題(東方VS西方、法國VS台灣)?


其實當場我有一點呆掉,
不是因為問題,
而是因為回應和問問題的方式,
怎麼會選了我最愛的歌?怎麼歌詞還可以拿來被這樣用(老實說,用的還挺適切)?
我還驚訝、困頓於這些問題當中。

不過我是說,我也無法回答,
這好像是某種“原罪”,
只要你碰了西方的思想、理論,就要面臨使用上的本土化(文化脈絡、歷史性等等)問題,
這是大家都要面對的問題,不過當然啦,也可以跳過讓過,不去處理這樣的問題(這樣的論文,台灣的學術“菜市場”裡,到處都是)。

這也不是說用了台灣的材料、跨學科、分析兩種脈絡上的差異就可以解決的,
這不是研究方法上的問題,這有本質的問題在(好吧,「本質」這種東西,又是典型歐陸思想的產物)。
我甚至覺得就算讀完博士班也未必對這問題可以推進一點建設性的實踐方法。


又扯遠了,
重點是要聽歌!

這首歌是陳小霞作曲,南哥(蔡振南)作詞,原唱是蘇芮,
不過我還是最愛江蕙唱的版本!
(J同學說他最愛是南哥版本!)

南哥唱的滄桑;江蕙唱的婉約,
至於蘇芮,可能是我偏見,總覺得她不像在唱台語歌的感覺。

這首歌詞,主觀立場是從女性的角度出發來寫的,
所以當然還是女生唱最適合(總之,還是要強調江蕙版才是王道)

張秀卿唱的太過於“匠氣”,演唱技巧的鑿痕太明顯;
剩下兩位後生晚輩,則真的是在“唱歌”─音色是還可以,有站上台的資格,
不過唱起來就是沒有FU~~
(這真的還是要實際的歷練,想像揣摩不來的)

(如果有在網路找到南哥版,或是其他版本,敬請補充,謝謝!)


蘇芮原唱版和江蕙版:
http://blog.aquirede.net/read.php/35.htm


張秀卿
版:


方馨
版:




林芯儀
(超級星光大道)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ragicome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